
近期,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小儿中西医结合病区收治了一位2岁多肺炎宝宝,治疗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反常现象:孩子发烧时心率快本是常见表现,但在体温降至正常后,心率却始终居高不下,安静心率高达160次/分配资网站大全,直到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,才最终确诊为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。
以往我们总认为甲亢多见于7-16岁的儿童,且女孩发病率更高,但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,儿童甲亢的发病率正悄然上升,发病年龄也不断提前,像这样一两岁的低龄患儿越来越常见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低龄儿童的甲亢症状极具“隐蔽性”,很容易被其他疾病掩盖,若不能及时识别,可能延误治疗,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心脏健康。
儿童甲亢的“伪装术”
这些症状可能藏在常见病背后
儿童甲亢的病因和成人不同,最常见的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(Graves病),和自身免疫相关,也可能与遗传、感染、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。但它的症状很“隐蔽”,尤其是低龄宝宝,不会主动表达不适,很容易被其他疾病掩盖,比如开头提到的肺炎宝宝,就是用“心率快”敲响了警钟。
家长要重点关注这些“异常信号”,哪怕孩子是因其他病就医,也要及时告知医生:
展开剩余74%基础症状:孩子突然变得“怕热”,明明穿得不多却总出汗;食欲大增但体重不增反降,甚至消瘦;睡眠变浅、容易醒,白天也烦躁不安、爱哭闹。
身体异常:心率明显加快(比如1-3岁宝宝正常心率约100-120次/分,甲亢时可能超过130次/分),即使安静时也能感觉到心跳快;部分孩子会出现手抖,拿东西时更明显;眼睛可能轻微突出,看起来“眼神发亮”,但低龄宝宝这一症状不典型。
其他表现: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说“心慌”“没劲”,上学后注意力不集中、成绩下降;婴幼儿则可能出现喂养困难、生长发育迟缓,比如身高、体重增长落后于同龄孩子。
儿童甲亢怎么治?
规范治疗是关键
一旦怀疑孩子有甲亢,医生会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(抽血查TSH、FT3、FT4) 、甲状腺超声等检查确诊。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患病后会焦虑:“孩子这么小就要吃药,会不会有副作用?能治好吗?”其实只要规范治疗,儿童甲亢的预后大多很好,核心是“遵医嘱”,需注意:
1
治疗以“药物为主”,疗程需足够
儿童甲亢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,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、体重、病情严重程度调整药量,比如常用的甲巯咪唑,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,逐步调整药量。整个治疗周期较长,可能需要1-3年,甚至更久,家长千万别因为孩子症状好转就擅自停药,否则容易复发,增加治疗难度。
2
定期复查是“保障”,监测副作用和病情
治疗期间,除了查甲状腺功能,还要定期查血常规、肝功能,因为部分抗甲状腺药物可能影响白细胞或肝功能,及时发现就能调整治疗方案,避免严重反应。同时,医生会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,比如身高、体重,确保治疗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。
少数病情严重、药物治疗效果差或有副作用的孩子,可能需要考虑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,但这两种方式对儿童的适用条件更严格,需要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。
预防和护理
1.别忽视“非典型症状”
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心率快、体重下降、烦躁、怕热等症状,哪怕同时有感冒、肺炎等疾病,也要主动告诉医生,必要时查一下甲状腺功能,避免因“症状混淆”漏诊。尤其是有甲亢家族史的家庭,更要警惕,因为甲亢有一定遗传倾向。
2.日常护理“控碘+稳情绪”
治疗期间,孩子的饮食要注意“低碘”,避免吃海带、紫菜、海鱼等高碘食物,盐也建议用无碘盐;同时要保证营养均衡,多吃蛋白质、维生素丰富的食物,比如鸡蛋、牛奶、蔬菜,弥补甲亢导致的能量消耗。另外,孩子的情绪也很重要,避免过度哭闹、紧张,保证充足睡眠,减少精神压力对病情的影响。
3.长期随访,停药后也要监测
即使孩子完成治疗、停药后,也需要定期复查,因为甲亢有一定的复发率,尤其是停药后的前1-2年,每3-6个月查一次甲状腺功能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干预,避免病情加重。
儿童甲亢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“被忽略”。就像那位2岁的肺炎宝宝,若不是及时发现心率快的异常,可能会让甲亢悄悄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脏健康。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信号,及时就医、规范治疗,让孩子在专业的呵护下,平稳度过治疗期,健康成长。
免责声明:本文仅做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,也不能代表医院的检查和治疗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于正规医院就诊,谨遵医嘱。
来源: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配资网站大全
发布于:广东省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